《哈尔滨一九四四》中扮演石大夫 赵滨:表演不是技术,演员一定要真

时间:2024-07-03 23:52:13阅读:845
谍战剧《哈尔滨一九四四》即将收官,在开篇处以精准表演让人过目难忘的石大夫,间隔了二十多集再次出现。石大夫是一位地下党员,在执行任务时被捕入狱,随后就断了踪迹。尽管戏份不多,但石大夫的出场给人留下了深刻

谍战剧《哈尔滨一九四四》即将收官,在开篇处以精准表演让人过目难忘的石大夫,间隔了二十多集再次出现。石大夫是一位地下党员,在执行任务时被捕入狱,随后就断了踪迹。尽管戏份不多,但石大夫的出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,赵滨也被称为全剧最不可错过的宝藏演员。

爱琢磨的细节狂魔

赵滨扮演的石大夫在剧中并不算关键角色,他出场时不过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文弱的医生。然而,他通过高超的医术让狱中的地下党同志假死,随后极尽辗转腾挪之事,在急速行驶的汽车中行针救回同志,拿到了关键的情报。赵滨爱琢磨,他用不少鲜活生动的细节丰满了人物。

比如,赵滨查阅资料发现,当年有些中医大夫是双手把脉,他在和导演沟通后,就把石大夫的把脉动作改为了双手。再比如,石大夫通过手指敲击摩斯密码向宋卓文传递信息,为此赵滨按照真实的摩斯密码敲击方式学了好久。为了拍好石大夫在车上写药方的戏,赵滨特意在开拍前练习写大字,拍摄前只知道要写繁体字,开拍当天的下午我才拿到药方。因为是在车上写,情况又很紧急,所以他的字既得写得非常流畅,还得有些潦草。细节狂魔的属性几乎体现在赵滨的每一处表演里。

赵滨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98级音乐剧班,随后进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,并担任北京舞蹈学院的影视表演教师,科班出身的他保留了不少专业创作的习惯。

对他来说,作为演员的基本功不过于此,我们一般在拿到剧本的时候,其实不会有特别明确的动作指令,很多内容都是需要演员自己去发挥和设计的。在赵滨看来,有表演空间的角色才是好角色,就像这部剧中的石大夫,他既是一个革命意志坚强的地下党,同时还是一个好丈夫、好父亲,他的身上兼具了革命者的坚定,同时也不失普通人的烟火气。对于能够理解并支持他二度创作的剧组,他也深怀感激,我自己预设这段车上扎针和写药方的情节时,就是应该在颠簸中行进的。到了现场一看,和导演不谋而合,于是我演的时候就加上了扎针可能扎不准,还要斥责司机的细节,这些都是现场的临时发挥。

好表演游离在可能性之外

说到对角色的各种细节设计,赵滨滔滔不绝。第28集中石大夫再次出场,却变成了731部队中被关押等待做人体实验的囚犯。在赵滨看来,哪怕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,石大夫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。赵滨解读,医术高超的石大夫凭借自己的实用技能,在监狱里换取了生存空间,他一出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和别人不一样,他没有手铐脚镣,而且见到日本人没有抱头蹲下。

在赵滨这里,每一个表演细节都是有据可依的,他从来不会做没有意义的设计,而这种透过细节展现出来的活生生的人,才是表演最有趣的地方。表演从来都不是设计出来的,好的表演一定是游离在可能性之外。赵滨认为,如今的观众喜欢看的是不确定性,是人物从毛孔中冒出来的不知道怎么办,而不是一个全能的主角。

石大夫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感,是活灵活现透着生活气息的具体的人,他并不是生来就是勇者,而是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依然会这么选择,是哪怕有害怕也依然不改初心,这样的人物才能和观众共情。

演员和观众就像谈恋爱

因为石大夫一角,赵滨被不少观众夸赞为宝藏演员。仔细一查才发现,赵滨还是《鸽子哨》里聪慧达智、臻于完美的青年米晓书,在《对手》里和颜丙燕演过对手戏,是《大宋少年志》里主角的爸爸元天关,也是《追光的日子》里学霸高远的父亲。

赵滨坦言,剧抛脸是观众给他的一种夸奖,也是演员在没有打开知名度时的必经阶段,他早已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,我不能决定别人怎么看我,重要的是要活出我自己,就像让我演一个老师,我会区分这是个数学老师,还是个化学老师。赵滨表示,如今的观众审美早就大幅提升,能够十分细致地观察到演员的用意,我们和观众的关系就像谈恋爱,他可能就是人群中扫到了我一眼,在这种我愿意发挥的空间里,这一眼就能与观众链接上。

我特别珍惜和观众的双向奔赴,就像是在单机游戏里得到了镜像一样的共鸣,而我也会把这种反馈融入自己对表演的思考中去。赵滨认为,把台词演对只是演员最基础的工作,表演不是一门技术,演员一定要真,才能将自己对艺术的感知传递给观众,让自己的思考对观众也有所触动。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